國產挖掘機品牌正在強勢崛起,這種崛起不只是量的崛起,更是質的崛起。不再是小挖和局部市場的崛起,而是全機種及經營模式的全面崛起。國產挖掘機品牌,曾走過一段漫長的蹉跎歲月。從測繪仿制到技術合作,始終不得要領。從買圖紙到買組件,命運一直被拿捏在外國人手里。從中外合資到外商獨資,總是任由外資品牌“算計”。
國產挖掘機品牌,逐漸行走在奮進之路上。從設計到工藝,從發動機到泵閥,國產品牌都在迎頭趕上。從市場開拓到品牌營銷,從喪失90%的市場到搶回70%的市場份額,國產品牌正在不斷開疆拓土、攻城拔寨。
以前挖掘機市場的競爭,有個形象的比喻是“踢世界杯”,因為強手林立,參與者一水兒的外資品牌。外資品牌中的佼佼者諸如卡特彼勒、日立、小松等等,從品牌影響到銷量規模,都是神一樣的存在。可是,風水輪流轉,除卡特彼勒還在勉強招架外,日立和小松等品牌都在快速下滑。
以前說到國內挖掘機市場的競爭格局,都是按歐美、日韓和國產進行排序。在介紹這個行業時,永遠把外資放到前面,國產只是個小弟,順便提一句而已。即便是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已經足夠大,受慣性影響,國產品牌仿佛還是小弟,充其量是個長大了的小弟。當然,這也與國產品牌普遍重視銷量,但不重視品牌影響力有關。
在不知不覺之間,國內挖掘機市場現在已經形成了新的格局。徐工和三一兩家為頭部品牌,占據45%的市場份額;臨工、柳工、卡特和斗山四家為主要品牌,占據30%的市場份額;其余20多家企業為邊緣品牌,共有其他25%的市場份額,平均每家的份額只有1.25%,形成這種競爭格局,雖是長期緩慢漸進的過程,但主要進程還是在近3年里快速突變發生的。
Copyright ? 2013-2022 蘇州冠捷工程機械租賃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備案號:蘇ICP備2021052023號網站地圖